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 教师教学 > 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优秀7篇)-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发布时间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7篇《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一

通过参加暑期的骨干教师培训,我重新正视了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观点。“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品德与社会》课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载体和主渠道。正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所指出的:“以培养学生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为此,在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课中,我力求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首要教学目标。

一、首先教师要避免“眼高手低”,思于先

《品德与社会》是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的课程,但目前学生在知行上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其原因就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意义与教师教学思想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有些品德科教师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持无所谓态度,对品德科的备课只囿于应付检查,浮于表面等,为此,在教学中,本人认为教师要“眼高手低”,思于先,“眼高”就是备课、讲课着眼点高,要着眼于思想教育的高要求,思想情感熏陶的深层次,着眼于学生怎样学会做人,教学创特色,上水平,着眼于全册教材的整体认识,“会当凌绝顶,览胜在其间。”“手低”即在备课时要因地制宜,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制定教学措施,以本为本,掌握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做人道理,教给学生道德判断的方法,探索做人的真谛。

二、在教学中要扣线串珠,思在渗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和做人的思想根基。所以,在教学中,应扣住这一主线,串连如孝亲敬长、友爱同学、文明礼貌等这些做人最起码的基础道德行为规范的“珠子”,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有效地确保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并对学生终身发挥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应扣好线,串好珠,做到:第一,渗透有心,要增强渗透意识,增强各个“珠子”渗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做人因素,充分发挥学科本身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第二,渗透得法,就是要做到结合实际,自然得体,力求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体现出学科的渗透魅力,一是适时地扩补内容,开发课程资源,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提高渗透效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换个角度想一想》(人教版,下同,三下)一课时,对第一个活动“我的生日”大胆作了取舍,由于农村孩子一般不举办生日活动,他以刚发生在本地的一件摩托车相碰而引起争执交通事故导入,让知道的学生说说当时围观群众是怎样评论的,从而懂得在生活中由于人们的想法不同,说法也就不同,接着又让这些学生换个角度说说自己的见解,引出课题,也让学生知道应该学会宽容的做人品质。二是把教会学生做人有机地渗透于道德认识的获取、情感的体验和行为的训练之中,渗透于学生的思想反馈的信息中,并及时地捕捉教育的契机,随机施教。

三、因势利导,思在激

培养学生学会做人,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为此,

第一,激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应积极创建情境,采取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心情,激起学生的学生兴趣。如教学《我和我的小伙伴》(一下),在导入新课时,开展“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学生在与伙伴的玩耍中体验伙伴间的友情和快乐,在游戏中揭示课文内容所蕴含的道理,这样的游戏导入,既调动起了学生的愉快情绪,又在快乐中增强了合群意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第二,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起定向探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去探明课文内容所蕴含的道德认识。

四、因材施教,思有路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但在教学中往往出现丰富、实用的教材内容与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存在“反差”,品德教学规律与实际教学过程之间存在“落差”,如重授知轻导行,重主导轻主体,重明理轻激情等。为此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顺应编者意图,做到以下三点,才能发挥其“教会学生做人”的作用。

第一,着眼于做人道德认识的。提高,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确立做人的基本准则,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对本节课应当学习的道德要求,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从中能学会并运用于实践中去。

第二,着重于道德情感的培养,《小学德育纲要》指出“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因为这是做人道理认识的催化剂,是从知到行的桥梁,促使学生将做人道理转化为做人准则的信条,进而转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在此,在教学中应该选择行为有效的育情方法,以“情”为线索,讲究“育”的策略,采取以理育情、以境诱情、以比促情、以情引情等多种方法,借助心理换位,设身处地,移情想象等体验方式,达到强化感情之目的。

第三,着力于做人行为的指导,使学生懂得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明白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为此,在教学时,要一环扣一环,首先应激发行为动机,使其乐于去做,其次提出行为要求,使其知道做什么,接着指导行为方式,使其知道怎样去做,再则提供行为范例,使其学着去做,最后是鼓励行为实践,使其坚持学着去做。例如《说声“谢谢”》(三下)首先要告诉学生“谢谢”虽是一个简单的礼貌用语,但这是做人应具有的一个礼节,是对别人的一个尊重,接着教师示范或学生表演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谢谢”,让学生学着做,最后要求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上待人都应该文明礼貌,让学生学会感谢、学会尊重的做人品质。

五、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的放矢,思有度

教学活动应该是目的明确,计划慎密,步骤紧凑的高效活动。教材正文、插图、阅读材料和思考题丰富多彩,知识量很足,但教学中却常出现面面俱到,不分轻重主次,满堂灌现象依然严重,使学生听之其二,忘之其一,只限于肤浅表面的做人道理的认识,必然造成知行脱节,为此,在教学中应做到:适时,即适时提出思考,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去看书,听课,教师针对思考题应有意识地讲解、强调,加深印象;定向,即要处处把握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方向,引导学生把思维重点定向在“如何学会做人”的道理上来,突出其思想性,把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度,即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不宜过深地讲解做人道理及伦理道德,但也不能过浅地浮于表面的认识,轻描淡写,不能充分起到感染教育的作用。

总之,本学期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力争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目标。此目标主要是使其学生懂得一些做人的基本的道理,培养一些做人的基本行为习惯,为长大以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打下初步的基础。我坚信,以我认真的教学态度,对教材的理解方式,多层次、多维化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

全册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放眼看世界》,意在使儿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知道一些国家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第二单元《珍爱和平生活》,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求知欲较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知道一些国家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3、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5、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6、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三

一 、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 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 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

第二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特质基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平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

1.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产生的积极效果,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识。

第四单元

1.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

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设置了直接到中学参观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来的中学生活的主要内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基础,从六年级毕业学生即将面临的生活实际出发,唤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未来中学生活的渴望和准备,帮助他们在离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三、任务、目标:

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那么对综合课这个性质老师已不再陌生。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地理、历史、科学等各科内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课不再是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而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则、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延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展开,并注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5、在本册教学中进行课题《品德与社会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落实。

6、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7、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文 课时

1 男生和女生 2

2 朋友之间 2

3、 学会和谐相处 2

4、 只有一个地球 2

5、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2

6、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2

7、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2

8、 放飞和平鸽 2

9、 我们手拉手 2

10、 我的成长足迹 2

11、 临别感言 2

12--16期末复习 10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四

一、学生情况简析:

五年级三个班的学生都很天真活泼,反应敏捷,充满好奇心。他们正处于向独立性、反主性过度的年龄,他们已基本掌握日常礼仪,懂得尊敬师长,热爱劳动,关心集体。虽说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但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思想处于波动状态,极需要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因此品德课教学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所以我尝试以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2—3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全册教学目标:

1、着眼于做人道德认识的提高,着重于道德情感的培养,着力于做人行为的指导,使学生懂得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明白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2、通过观察、发现快乐、寻找快乐并感受快乐,能够从多种快乐中领悟到只有付出的快乐更令人回味。3、通过中外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的认同。让学生初步树立历史发展观,也基本了解祖先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从而产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祖先的钦佩感。4、通过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宏扬和传承。5、通过学习让学生在了解地球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地理、历史知识,懂得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观念,不同的人种和民族只有差异没有优劣之分的思想,培养对地球的亲近感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家庭、热爱学校热爱科学的教育。2、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3知道有关品德和生活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的品质。4、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努力让学生学好社会知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用的人才。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

1-2 一 1、从四大发明说起 23 2、圆明园在哭泣 24 3、悲愤的吼声 25-6 二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37 2、春天的故事 2 8 3、走进新时代 29-10 三 1、高峡出平湖 2 清明节(周二) 11-12 2、西部大开发 213-14 3、日新月异的交通 2 劳动节(周一) 15 四 1、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16-17 2、国际组织 318-19复习迎考端午节(周一) 20期末考试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五

一、学期课程总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5.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鼓励他们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的六年级有学生75人,其中女生33人。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求知欲较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三。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特点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1、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五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四.教学措施。

1.积极转变观念。

(1)、要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

(4)、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注意整体把握。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

五.减负提质措施。

1.为了让孩子们轻松而又愉快的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我在课堂中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2.不布置呆板的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去读报、上网查资料、做社会小调查等,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六.潜能生转化措施。

针对部分潜能生,本学期需对他们注以更多的爱心和关心,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督促和指导,让他们自信而健康地成长。另外我将多注意这些孩子接触外界的情况,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

七.评价措施。

本学期将采取平时评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结合,而不是靠一张试卷定成绩,而且重在平时的学习情况及完成作业、处理问题的情况。再结合家长及同学们的评价情况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评价。

八.环境教育。

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

九.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课文课时

1男生和女生2

2朋友之间2

3、学会和谐相处2

4、只有一个地球2

5、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2

6、当灾害降临的时候2

7、战争风云下的苦难2

8、放飞和平鸽2

9、我们手拉手2

10、我的成长足迹2

11、临别感言2

12--16期末复习1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六

一、学生现状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品德与社会成绩普遍较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分别是: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三、本册教材目标

1、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2、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3、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4、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5、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6、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要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

7、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

四、教材重点与难点:

本册书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措施:

1、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充实教学内容,联系丰富生活。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4、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5、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七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 www.shubaoc.com 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本期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另人,以人宽容”“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2、通过学习“学校和班组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让学生了解建立民主平等的重要性。

3、本单元为地方特色教材。引导学生了解乡村的新面貌,了解经济、法制建设、文化活动、农村新形象。激发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4、通过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5、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本期要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

由于教材综合性和情感性较强,考虑在引导学生学习品德和社会知识的同时,如何建立一种开放性。让教材的“话题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深入到社会,通过实地调查、参观、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课内外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得到开放。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读书、实践、讨论、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热情,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适当体验,把品德知识的学习上升到一种情感的体验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教改措施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节课。

2、课内课外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晨会、班队会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做好后进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之端正学习态度,力所能及地接受各科知识。

4、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不懈地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5、在其它各科中,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2 1091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