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课件(最新6篇)-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学课件 篇一
教材分析:
1.本课是一节综合练习课,主要是以折纸为主,另外用剪、撕、贴,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制作小动物的练习。
2.以启发帮助学生抓住动物特点和形体比例折出动物成为本课的要点。
3.折出小动物之后,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4.教材给予的制作方法较简单,难度不是很大,留给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空间很大。另外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精神。
教学目的:
1.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2.学会把握动物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
3.能基本运用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4.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5.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
2.学会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和添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
教学用具:动物娃娃、范画、课件、折纸作品、各色蜡光纸、音乐带、水彩笔、黄色塑板、双面胶,若干树叶和花布头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学生分两排席地而坐,。
2.教师将若干个动物娃娃挂在教室里,并将一张淡黄色塑板放置幻灯幕布下。
3.展示课件。
一、导入
1.老师手拿一只纸折的千纸鹤入场。(用千纸鹤引出一个小故事)。
2.课件展示:(动物王国中的选美大赛。)
3.老师提问:“动物王国中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回答)
4.投影仪展示:范画(天空、陆地,水中的小动物代表比美)。
5.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哪个小动物最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6.深入:“小朋友,你们还认为什么小动物的体形和颜色很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7.学生站出来,学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和动态。(学生进行声音和肢体模仿练习。)
8.课件展示:(天上、陆地,水中的小动物图片。)
9.老师提问:“图片中的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身体各个部分互相有什么比例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回答。)
二、新授
1.故事接下去:“动物王国里这么热闹,我们的纸动物也想来凑凑热闹。”(再次提起学生的兴趣。)
2.投影仪展示:出示不同颜色、形状、动态和种类的纸折小动物。
3.每出示一个后提问:“这个小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的身体比例关系怎么样?”(学生回答,并进行鼓掌表扬。)
4.开始引导比赛:(学生准备动手制作折纸小动物)。
5.按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天上动物、陆地动物和水中动物),三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小组围成一个圆圈。
6.老师讲解折剪小动物的三大要领:( 1 )要按照折纸的规律来折。( 2 )可以在折纸的基础上,用撕、剪、贴等方法进行完善作品。( 3 )用画笔添加小动物的各个部分。
三、练习
1.开始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折纸练习。(老师发放各色蜡光纸给学生。)
2.老师坐在地上和学生一起动手折纸,并轮流带学生做折纸小动物)(折纸过程中穿插音乐)
3.在折剪过程中,老师提醒学生可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老师发放小树叶和花布头给学生,让学生对折纸进行添加,并让学生对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添画。)(老师提示学生可以采用合作和互助的方式进行创作。)(学生自由创作。)(老师将双面胶贴在学生作品后面。)
四、评议
1.老师随堂进行评画,请折得快的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投影仪展示作品,讲出自己的想法和采用的方法),然后大家一起评议。(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老师将双面胶贴在所有学生的作品后。)
2.学生将自己好的作品按种类贴在黄色塑板上进行展示。
3.老师在三组中抽出最好的作品,描述作品的形状和特点,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学生猜答)
4.老师请作者上来讲评自己的作品(特点和制作方法),其他学生也评议。
5.老师奖励学生,学生去拿自己喜欢的动物小娃娃,大家鼓掌表扬。
五、活动:
比赛结束,老师带学生放松小手。老师和学生一起跳舞。(音乐带《我有一双小小手》伴舞)。
六、延伸:
1.学生将自己的折纸作品贴在黄色塑板上,将作品全面展示。
2.老师提问:“小动物这么美,周围好象缺了什么?”(学生回答)
3.老师和学生一起用水彩笔将折纸小动物四周美丽的风景进行添加。(天上、陆地和水中的风景)。
4.老师坐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欣赏美丽的动物王国。(放音乐)
八、尾声:
1.课件展示:(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向小朋友们说再见。)
学课件 篇二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凭借对课文的朗读理解感悟文中重点语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的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阅读中加深对大自然和谐社会的向往,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加深感悟文中重点句。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师板书课题问: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师:“我”和雪儿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
自学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以解决;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初步懂得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分组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指导掌握文中生字
重点指导写好:剩鸽捡线哀?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说说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分组自学讨论
3、指名汇报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我为什么一个人在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
2、指导读“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五、再读课文
1、分组练读评价
2、指名汇报读,师生评价。
3、生分组有感情读文,师生评价。
六、作业练习
1、抄写课文中生字。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课题
1、师:“雪儿”是一个多么好听的名字,当你听到这个名字会怎么想?
2、师小结:“雪儿”是“我”细心抚养的一只白鸽,它和我之间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到底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总体感知
1、师出示课件,生欣赏。
2、师: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我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3、指名说
4、分组练习讲述故事情节。
5、指名讲述故事,师生评价。
6、师:文中的“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它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当“雪儿“的伤好后,“我”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7、师出示课件指名回答。
8、指名读文中重点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9、师小结:看到“雪儿”在“我”的精心喂养下伤终于好了,心里一非常高兴,看着“雪儿”展开翅膀飞起来了,“我”是多么惊喜。谁能想象此刻“我”惊喜的会怎样做?
四、讨论探究
1、师:“我”这样喜欢“雪儿”,“雪儿”也与“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课“我”为什么却要放掉它?
2、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指名汇报。
4、师:“雪儿”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我”此时的心情怎样?失去了什么但得到了什么?
五、角色表演
1、师:假如你就是作者,当你有这只可爱的“雪儿”并和你发生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看着“雪儿”要离开你,你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2、生分组进行角色表演,师巡视。
3、指名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六、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篇课文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谈收获并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七、作业设计
学课件 篇三
多媒体课件——教师的另一种语言
教师所使用的一些教学用具、课件还有板书等等作为教学辅助语言是教师的另一种语言,它的运用会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活动的过程,有效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平日的活动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木偶、图片等相应的小道具,来导入话题,如小班美术活动《网鱼咯》,教师先出示小猫,以小猫过生日这一情景激发幼儿去捕鱼,从而导出用横线和竖线为小猫织一个网捕鱼,此情节的设置吸引了幼儿的注意,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们,他们兴奋的数着河里面的小鱼,并和老师一起用手指在空中画横线和竖线,完全融进了捕鱼的情景中,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语言魅力。
当然,我们在运用一些比较常规的形式时,也可以运用一些其他的形式,如当下越来越多使用的多媒体,它有效地展示着活动的过程,不仅辅助着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如《可爱的小兔》这一活动,教师将小兔的出示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将幼儿学习了解的部分也就是小兔的尾巴和耳朵先隐藏起来,让幼儿自己发现和寻找,从而加深印象,有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即了解小兔的外形特征长耳朵和对尾巴。它一改往日的顺向思维改为逆向思维,以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对教学辅助语言的运用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学课件 篇四
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孙悟空有一件神奇的宝贝,金箍棒,能神能缩,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看,孙悟空是怎样用他的金箍棒降妖除魔的。(多媒体)
妖:猴头,交出唐僧!
孙:休想,看我金箍棒!(0.009米)
妖:什么金箍棒,还不如一根绣花针呢!
孙:变! (0.09米)
妖:小样儿,这点儿金箍还想与我交战,哈哈哈!
孙:金箍棒,再变(0. 9米)
妖:哈哈,这么点长也只够给我捞痒痒
孙:变(9米)
妖:啊。…
教学时将主题图采用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丰富了学生对内容、情节的认知,最大限度唤起和运用它们的已有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孙悟空和妖怪的精彩对话以及金箍棒在孙悟空的命令下下逐渐变大,从而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0.009、0.09、0. 9、9这些数字变化过程深深刻在学生头脑中。这种以动促思,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探究实践活动。然后提问:你们对0.009米、0.09米、0. 9米、9米这些数量有什么感知?这样设计问题情景,使学生在接触到数学知识和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形成和谐,学生自然自然引起注意,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解决问题中。学生在情景中就能很好的进行信息筛选,寻求信息之间的联系,使他们能够有理有序的思考,真正的理解数学问题。
在学生感到好奇,情绪高涨时,于是便问:从上往下观察,②,③,④式与①式比较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从下往上③,②,①式与④式比较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缩小的规律。这种直截了当提出问题,迫使学生注意力和思维全部集中在观察①,②,③,④式,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问在此而意在此”尽可能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师:0.09与0.009相比有什么不同?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讨论,再交流)
a:三位小数变成两位小数
b: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板书)
c:0.09比0.009变长了。
师:金箍棒变长了,0.09一定比0.009大,大多少呢?(扩大到原数的10倍)(板书)
师: 你怎么知道扩大到原数的10倍,是怎么想到的?(小组讨论后回答)
孙悟空第二次喊“变”,金箍棒这回变多长?(0.9米) 0.9米又有多长呢?请用手势比划。
0.9米与刚从耳朵里取出的0.009比又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交流后板书: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看样子0.9米的金箍棒打妖怪还是不够,于是孙悟空又喊了第三次“变”,这下把妖怪打倒了,这回金箍棒有多长呢?(板书:9米)
9米有多长?请形容一下。
9米与0.009米比,小数点怎么移?是原数的多少倍呢?
从上往下观察,把你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完整地说一遍?
师:下往上观察,小数点如何移动?与小数的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
在教学中借助教具直观演示,让小数点“动”了起来,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明白小数点怎样移动,也会根据要求把小数点往任意方向移动几格。既方便又直观形象,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个小问题,能引申出学生的积极思考,一句句追问,能释出学生心中的疑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究金箍棒逐渐变大的过程中,体验新知生成的过程,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学生们在富于节奏的激情演绎中韵味学习……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常常显得浮于表面,缺乏深度。恰当的追问帮助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开拓思路,活跃思维。
师: 0.009怎么变成0.09?
生:00.09
于是引导学生理解整数部分如果一个也没有没有,只能用一个“0”占位。
生: 9连小数点都没有,你怎么知道向右移了三位呢?
师:如果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呢?五位呢?…请在草稿纸上移一移0.009的小数点向右移四位是几?
追问:那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五位呢?请在草稿纸上移一移9的小数点向左移四位是几?(解决“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这个问题。)
学课件 篇五
[关键词]高职院校;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
abstract:misusesofmultimediacourseware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teachingarecommon,suchasimproperapplicationofborrowedcourseware,replacementofblackboardwithcoursewarewithoutanychangeinteachingcontentsormethods,cram-feedingteaching,garishlydistractingcourseware,andthereplacementofpracticetrainingwithsimulatedtraining,etc..thesemisusescanonlybecorrectedbymeansofproperapplicationofmodernand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bymeansofreinforcedtraininginteacher’sapplicationofmoderneducationtechnology,bymeansofproperconductingoftheory-teachingandpracticeaswellasresearchactivities,bymeansofimprovingapplicationlevelofmultimediacoursewareaswellasofestablishingascientificcoursewareevaluationsystem.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lleges;multimediacourseware;computer-assistedteaching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课件集成软件的普及和发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形式一新,尤其是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仿真技术虚拟基于工作过程场景,实现理实一体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够将抽象的理论、具体的工作过程或宏观、微观的自然现象通过计算机技术惟妙惟肖地演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和立体图像等刺激性环境,诱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能够让学生观察事物的发展过程,了解操作规程,掌握操作技能,模拟实验环境等,深受老师与学生的喜爱。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实际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给教学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一、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偏差
1.生搬硬套地“借用”课件。一些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不辨良莠、随意从网上下载相关的课件,又没有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进行修改完善,造成不能因材施教,不能有的放矢,忽视学生和院校的个体差异,体现不出高职课程的特点,课件质量长期处于较低的层次。
2.黑板搬家式照屏宣科。一些教师对屏幕产生依赖,制作课件时将所需的资料、问题及答案全部做好,上课时简单地将课件内容按事先设计一一展示,一节课下来黑板上没有一个字,淡忘板书,忽视板书提纲挈领的作用[1],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机械的记忆,缺少师生情感交流,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信息爆炸式灌输知识。一些教师因省去了板书的时间,也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制作课件时信息容量大,教学时速度过快[2],课堂上学生难于理解吸收,多数来不及记笔记,课后又没有及时消化,影响了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这种不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课堂,不发挥教师知识引导的作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过于花哨地表演课件。一些教师过于注重感官刺激,对课件的图像、声音、颜色大加渲染,试图引起学生的注意,致使学生眼花缭乱注意力反而不能集中,部分教师滥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时一句话能讲清的内容,硬要摆花架子去开发成多媒体课件,只考虑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忽略学生的理性认识,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5.以模拟实习替代实训。实训教学是高职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根本保证,但耗费耗时较大,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有的为节省财力物力,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实验代替大部或完全代替实验实训,使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大打折扣。
二、解决运用多媒体偏差的措施
1.正确处理运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现代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中,其动画、声音等优势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及的,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3]。但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交流、不同观点的讨论、逻辑推理、过程分析、优美的板书等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媒体课件所不具备的,同时教师风范、人格魅力、文化修养等软实力对学生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不同专业的特性及学生个体的差异,都决定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只有将传统教学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授定时器的应用时,教师先讲解工作过程和设置方式,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字、图像、声音及操作过程,通过计算机来演示定时器的工作方式,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时间设定环节。然后教师再设计出工作方式出现错误的情况,定时器又将怎样工作?应该怎样解决?再进入工作方式的设定,用多媒体技术演示排除错误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又展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知识点之间来回思考,效果很好。实践证明将传统的教师演讲与多媒体课件的快速响应,演示三维动画操作过程结合起来,能有效将知识与技能串联在一起,符合高职教学知识与技能一体化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高职院校在推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时,要制订一个中长期的整体培训规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中青年教师轮训一遍,内容主要是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室硬件使用方法的培训。课件制作技能培训主要包括: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dreamweaver(网页制作),在线测试、答疑的实现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培训内容为:多媒体课件的模块设置、课件设计时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调动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实现知识能力的转化,课件容量与学生接受加工信息的能力,怎样将教学内容及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有机地结合在多媒体课件中,怎样使多媒体课件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备有可传递性;多媒体教室硬件使用方法培训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基本操作、投影仪的调节方法、功放音箱无线麦克风配合使用、突发故障的处理方法等。通过各种类型的培训使教师达到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素、制作方法和制作技巧,能结合课程建设的要求制作本专业的精品课件,满足网上课堂的要求,能实现在线测试、在线答疑,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社会人员的网上学习,教学资源的共享与辐射提供平台。培训结束后,要求学员制作1个学时的课件,按学院多媒体课件使用要求组织考核,成绩合格发结业证书,从而造就一大批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又熟知教学规律的骨干教师,由点及面地展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
3.正确处理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高职院校强调以就业为向导,学生技能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实训是保证学生操作技能形成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实验实训需要前期投入高额的建设资金及后期大量的耗材、维护、运行费用,这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个现实的难题。多媒体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的出现,使得许多高职院校过多依赖模拟实训,以减轻资金短缺的压力。不可否认模拟实训对学生熟悉操作、感受真实环境方面的作用,能使学生在前期准备充分,对操作要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实验实训有较大的帮助,但终归是一个模拟训练,只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技能、缩短实训时间,但其并不能完全代替实践教学,真正对学生技能培养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实验实训。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减少投入,提高操作技能的目的。如汽车维修技术,通过计算机可以模拟出各种故障,让学生来进行判断,再讲述维修方法,通过这种感性认识,再参加汽车维修实训时,学生掌握修理技术快,缩短了实训时间。
4.开展教研活动,提高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水平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个整体,它的效果受课件制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能力、交互响应、软硬件结合程度等影响,因此,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设置有关多媒体课件应用交流活动,让老师们结合教学实际交流心得体会,探讨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各方面的问题,对一些共性的难点问题,可以作为教研项目立项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各专业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纳入课程建设项目,由教研室主任组织人员共同协作攻关,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积极为教师和兄弟院校的同行创造交流平台,共同探讨课件设计、课件制作、完善、使用的心得体会。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决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建立科学的课件评价体系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必将带来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改变,因此对它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就非常必要[4],评价工作程序主要包括:
审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对一些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不高,甚至有的完全依赖从网上下载的多媒体课件,不依据实际来修改,使教学效果与质量大打折扣,对这类课件必须重新修改制作,直到审查全程才能投入教学。为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应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技术性、艺术性等方面制定一套完善的评价标准,对准备投入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严格的审查,只有审查合格的课件才能在教学中使用,从而保证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效果。
检查课件的使用情况:相关人员深入课堂听课,实地考察教师使用课件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探讨改进的方法;定期举办多媒体课件评比,对优秀的课件进行奖励;举办教学示范观摩课,请教学效果显著、学生评价高的教师讲示范课,让老师亲身体验学生的感受,知道什么样的课件才是学生最希望的,从而使教师在课件的设计阶段就以学生为主体。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已经进入教学的领域,并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每个教师都不容回避,只有勇于迎接挑战,提高对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制作能力和应用驾驭能力,成为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教学的高手,才能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更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祝爱君.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培训,2008,8:34.
[2]胡维治.高校多媒体课件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教育技术资讯,2006,7-8:61.
学课件 篇六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感知“静电”现象,熟悉摩擦生电。
2、 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并学习用完整的语句描述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
1、了解“静电”这一科学现象,知道“摩擦生电”的科学原理。
2、充分体验身边的科学,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与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小木棍、小玻璃棍、吸管每人一根,小毛巾人手一份,碎纸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1、表演魔术将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让幼儿观察吸管有什么变化,又把吸管藏到桌子底下边摩擦边说“变变变”,在拿出来轻轻靠近纸片,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幼儿自由表述观察的结果:“小纸片自己蹦上了吸管”。学习用完整的语句来描述。
二、通过揭秘魔术,感知摩擦生电的现象。
1、对刚才的现象进行猜测和交流。
师:“为什么小纸片会自己蹦到我的吸管上呢?”
幼儿猜测讨论,可以让幼儿摸摸吸管,看看有没有胶水或浆糊在吸管上,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扩展思路来思考。
2、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
师:“小朋友,你们猜了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这样的呢?自己动手去试试,当吸管靠近碎纸片时,小纸片会主动地跳到吸管上吗?”
提供小木棍、小玻璃棍、吸管、小毛巾、碎纸片等材料让幼儿尽情的操作,教师一边观察一边引导。
3、小结自己的实验
师:“谁学会变这个魔术了,来表演给大家看”。
幼儿将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进行展示,把使用各种材料操作的情况和结果,用完整的语句表述出来。
三、总结结束
“摩擦生电”是一种静电现象,就是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没有摩擦或摩擦的时间力度不够都没办法产生静电。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很多的静电现象,梳头的时候头发飘起来,脱衣时候有声音和点点火花。被静电“电”到了会有疼和麻的感觉。
教学反思
本活动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了丰富具体的感性经验,同时理解了“摩擦生电”这一科学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活动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幼儿在积极探索中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并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不足之处是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时候课堂程序显得有些混乱,在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时,有些词不达意。有些幼儿操作实验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时,显得急躁和失去耐心。
学前班科学课件二:图形变变变
设计背景
本次活动来源于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幼儿数学活动设计》学前班春季的数学活动《几何图形》,图形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纲要》指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于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了本次活动。意在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活动目标
目标一、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目标二、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目标三、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是:掌握图形的要领。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活动过程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今天,覃老师要来做魔术师,给大家变魔术,看谁的眼睛最亮,看得出我变的是什么?
教师逐一出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复习。
(二)基本部分: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变出的这些图形是有魔力的,你想让它变成什么,它就可以变成什么?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提问幼儿:你想让它变成什么?(房子)
师:好,我们就变个房子。(用图片拼图)
师:你们还想变成什么?(电视机)
师:那我们就变个电视机。现在,我给它加点魔力,看谁的眼睛最亮看我变出了什么?(加长方形、三角形变出机器人)
师: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
师:小朋友真聪明,上面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今天我还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要送给你们。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不喜欢呀?(“喜欢!”) 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角对角,边对边,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你们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我们旁边听课的老师们吧。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到覃老师这里来,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用你认识的图形变来的。而且你们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明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告诉覃老师好吗?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根据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学前班《幼儿数学活动设计》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的。本次活动基本能按照课的活动流程来上,幼儿对活动内容很感兴趣。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活动目标已经达到,活动流程很清晰、流畅。
可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教师的语速稍微快了一点,应该慢一点,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去接受和思考。其次,在让幼儿操作变换图形的时候应该让幼儿上黑板来演示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然后教师再重新展示一遍,这样才能加深幼儿的印象和理解能力。最后,幼儿操作的环节时间太长了,而交流的时间较短。
总的来说,这次活动幼儿的兴趣浓厚,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活动效果也很好。
学前班科学课件三:沉浮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尝试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二)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2、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
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学课件》,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