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取消日报、周报?!-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知乎上有个热帖,“如果一家公司每天都要写日报,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天天被日报折磨、苦不堪言的互联网打工人一时找到了吐槽的出口,纷纷留言: 对很多员工来说,日常工作任务重,大家都想早点完成手头的工作回家休息,如今还要像上学时“写作业”似的写日报,总结自己的一天,这样难免会让员工觉得麻烦,不愿花时间写
知乎上有个热帖,“如果一家公司每天都要写日报,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天天被日报折磨、苦不堪言的互联网打工人一时找到了吐槽的出口,纷纷留言:
对很多员工来说,日常工作任务重,大家都想早点完成手头的工作回家休息,如今还要像上学时“写作业”似的写日报,总结自己的一天,这样难免会让员工觉得麻烦,不愿花时间写。
日报归根结底是给管理者看的,管理者通过日报来查看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这种方式会让员工觉得自己的工作状态时时刻刻暴露在管理者面前,自己就像被管理者监控一样,员工也不知道管理者看了日报之后心中会做何感想,这样会让员工缺乏安全感并产生紧张感。
一个成熟企业的员工是各司其职的,一个大项目分摊下来,员工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显得比较琐碎。再加上员工不能保证一天上班的8个小时都能全身心投入计划的工作,难免会因为一些琐事分神,因此,这样一天下来员工所能完成的工作其实并不多,也就不值得记录了。微不足道的小事并不能让员工产生成就感,相反在写日报的过程中员工会觉得自己是个“闲人”。
日报在实行的过程中往往会沦为一种:许多员工为了应付管理者而写日报,并没有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每天的日报内容都是一些车轱辘话,翻来覆去地写,这样的日报即使每天写100遍也不会对员工起到任何促进作用。再加上很多管理者忽视日报,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日报,更别说给予员工反馈了,因此员工会认为写日报意义并不大。
也难怪不久之前,阿里取消强制日报周报的消息一经曝出,网上一片沸腾,阿里的员工纷纷表示喜大普奔,其他大厂员工也难掩羡慕之意。
为此,混沌大学采访了阿里十年老兵王建和,中供直销铁军出身的他强调说,这次调整是对说不,日报、周报、月报作为目标管理的抓手、过程管理的手段本身是并没有变化。
总而言之,不管是员工写三报,还是管理者抓三报,目的就是记录每天的点滴工作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优化工作时间分配、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等,让我们富有成效地工作,更快、更好地完成目标。
《从“为什么”开始》的作者西蒙·斯涅克发现了一种思维方式——“黄金圈法则”,将其称之为世界上最简单的法则、苹果公司的成功之道、乔布斯的思考模式。
一般的大众思维,都是从做什么开始,然后如何做,最后才问为什么,从外向内思考。“黄金圈法则”却直指问题核心,从为什么开始,然后是如何做,最后才是做什么,这是内向思考。
一方面,员工可以记录工作的过程和遇到的困难,梳理一天的工作脉络;另一方面,团队也可以及时在工作中建立长效的反思总结机制,让新思维、新活力积极涌现,促进共同进步。
史蒂芬·霍金曾说过:“每人每天能够专注地、富有成效地工作的时间是有上限的。”写日报可以帮助员工形成工作轨迹,汇成经验总结,自我提升。同时,写日报还可以帮助员工查缺补漏,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写日报的过程也是员工学会独立思考的过程,埋头苦干又会思考的员工才是“潜力股”。
日报可以在团队享,每位员工可以看见别人工作的方式和工作方法,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赋能。每天写日报还能够让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天做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总结自己的得与失,让自己不断进步。
当员工把问题呈现在日报时,管理者能够及时看见并提供帮助。不写日报的员工,想到哪做到哪,效率低又找不到方法,还没有管理者的后援,他的困难都装在自己脑子里。管理者看不到,怎么帮?
员工想要升职加薪时,日报便是最好的武器,从日报中自己的价值一目了然。在关键时刻日报还是你争取客户资源的事实依据。王建和分享说,“狭路相逢日报胜”,有一次,他与一个部门的同事同时跟进一个客户,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怎样证明客户是我开拓的呢?唯有日报。我每次见完客户都写了日报,另一个同事一个字没写。当然,管理者就把客户业绩盘给我了。”
寥寥数十字就可概括8小时的工作内容。管理者在其中既能看出员工的工作进度和工作积极性,又能提升管理效率,及时给出指导建议。同时,全天的工作需要在日报中一一展现出来,很大程度规避了员工的“摸鱼”偷懒现象。
管理者通过每个员工的日报,可以了解员工状态的好坏,特别是对于团队的新人,他今天是激情澎湃,还是萎靡不振,都可以通过日报一览无余。
管理者可以通过日报发现员工在工作上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改进建议。除此之外,日报还是一个数据采集点,汇总一个岗位一段时间的数据,管理者可以通过数据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和企业发展战略。
与日报相比,周报的使用频率要高很多。在每日工作完成之后,管理者需要设定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如果每个阶段的时间太长,员工就会因为看不清目标而变得迷茫,从而丧失前进的动力。
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显示:
3%的人有着清晰的长期目标,他们朝着目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社会各界的顶尖人士;
10%的人有着清晰的短期目标,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不断达成短期目标,生活状态稳步上升;
27%的人没有目标,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常常抱怨他人和社会;
60%的人目标不清晰,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能够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似乎都没什么特别的成就。
由此可见,目标对人生有着巨大的导向性作用。在一开始,成功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进而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一个管理者如果能够帮助员工清晰短期目标,确立一个月、一年,甚至三年、五年的目标,那他就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而是员工的人生导师。管理者要给员工强调目标的重要性,形成目的性,并且鼓励他们在过程中不断突破目标,实现自我超越。
在超越自我方面,员工有时会以自己的新高或者标杆的新高来定目标,有时会直接拍脑门决定“今年我要实现两倍增长、三倍增长”。但在目标的制定上,管理者遵循的逻辑是:没有月,哪有周;没有周,哪有日。管理者一定要具备达成阶段性目标的能力,善于将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然后抓好细节,去实现阶段性的小目标。
1.工作复盘:员工会对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持续性的反思,总结出哪些问题是偶然出现的,哪些经验是可以复制的。
2.明确目标:有了目标才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了解到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前进方向更加清晰。
3.长远规划:拆解出周目标、月目标,员工就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每天要做什么、达到什么,公司自然不会出现月复一月问题无法解决的现象。
“工作复盘”就是对上周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提炼,管理者要做的不仅是对自己上周的工作进行复盘,还需要组织员工对上周的工作进行复盘。“工作复盘”是一个客观追根溯源的过程,不需要加以润色,将真实的情况暴露出来,有利于改进工作。正确的“复盘”是:请告诉我,你做成了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而不是你在努力做什么。
周报能够锻炼其把握阶段性目标的能力,月报则能够考验管理者制定目标并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通过员工的周报月报,管理者可以很清晰地对员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核。偏离这一点,周报月报就不会有线.问题辅导
通过员工的周报,管理者可以对员工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管理工作,对团队目标达成情况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关键问题尽快提出应对措施,避免方向错误、“事倍功半”。
员工需要充分分析他遇到的问题,然后将问题拆解。在拆解的过程中,员工可以发散地去想一些其他的问题,然后在明天真正工作的时候去验证。员工想得越多,未来可以选择的方向,解决问题的思路就会越多。
比如你的角色是新媒体运营者,今天文章的阅读率是5%,相比昨天下降了两个百分点。那么数据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就可以深挖分析,比如是文章标题取得不好,还是头图不好,等等。只有列出原因,才会知道明天如何做才能把文章的阅读数据提升。
只写“可以做,应该做”,不写“不可以做,做不到”。如果你在日报里写出不可以做什么,做不到什么,那么这样不但会打击你自己的信心,也会让管理者认为你的能力不行。管理者希望看到的是“可以做,应该做”,然后在他把事情交给你做的时候,你可以做好。即使有的事情你做不到,表达也可以更委婉——先认同再但是,观感更好。
1. 体系化运营:体系化运营,从上到下依次为,以用户增长为核心的运营,以用户转化为核心的营销,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服务。三大板块,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分别围绕“关注数”“转化数”“打分表”来考核。
3.早会,负责人一定要清楚早会流程,并且教会每一个人真正把环节落实到底(我做你看, 我说你听,你做我看,你说我听)并且在过程中为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到底负责,犀利、直接地点评。负责人不作为、老好人是最大的毒瘤,一团和气,一团散沙,打不了胜仗,做不成事。我们的组织一定是不姑息养奸、没有特权、公开、透明、开放的。
严格来说,每个员工在每周都应该有清晰的工作目标,这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责。比如一个运营岗的员工,他的周目标应该是增长多少用户、公众号有多少阅读量,等等;一个销售岗的员工,他的周目标应该是完成多少销售额、拓展多少合作客户,等等。即便你管理的不是业务部门,比如行政部,也要直接与员工沟通清楚工作目标。
比如,每周的工作目标要在上个周末就布置好,但由于每个人的实际完成情况不一样,执行过程也会进行相应调整。“在本周内提升2%的销售额”,会比“在本周内增加销售”更容易达成,因为“提升2%”是一个具体的目标,它对员工有着指引和激励的作用。
梦想与目标的差别在于:梦想可以形象地概括,目标则必须具体和量化,是量化后的梦想。换言之,不可量化的目标,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想法。那么,什么才是一个有效的目标?
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明确的目标几乎是成功团队的一致特点。确认好接下来的工作目标,主要是为了让员工把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这样才不会偏离团队目标。
可衡量是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办法衡量,员工就无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实现。
可达成是指目标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达到,目标应该高于现状,但又是跳一下能够得着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对员工来说也是一场灾难。当员工完不成目标时,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挫败感,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
相关性是指达成的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果达成了这个目标,但它与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 或者相关度很低,那么这个目标即使达成了,意义也不是很大。
目标的时限性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要让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目标达成,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找到目标达成的策略、方法、路径,即用什么方法保证月目标的达成。目标没有方法支撑,等于没有目标。那么,管理者要如何帮助员工找到月方法呢?阿里有三个小策略。
月目标分解的结果是: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阿里分解月目标的方法是:剥洋葱法,就是像剥洋葱一样,将月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再将每一个小目标分解成若干个更小的目标,一直分解下去,直到现在该去干点儿什么。
“虽然要花费很多时间,但我每天看日报、每次反馈周报和月报,其实都是一种享受。日日为功、水滴石穿,我每天都能感受到团队伙伴的成长”,王建和分享说,“有些事情坚持下去就不是事儿,有些事儿坚持不下去就永远是事儿。每一天或许看不出什么,但当把时间轴拉长,就能看到伙伴的成长和变化,自然带来公司的结果和成绩。”